劉雅農、郎靜山、溥儒、張大千、樂奐之、劉海粟、吳湖帆、葉公超、吳子深、謝稚柳、陳佩秋、陳曉江、蔣穀孫、曾約農、于右任、丁福保丁惠康父子、李石曾、陳地球、陳定山、陶壽伯、王濟遠、李嘉有、黃君璧、馬白水、陳存仁、季康、劉獅、王壯為、王北嶽、鄧麗君、王之一、蔣復璁…,劉冰以白描式手法把每個人物描繪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晝錦坊原是上海三牌樓三個牌樓“晝錦坊”“應奎坊”及“傳顯坊”之一。吾劉氏祖先劉璵(鍾美公)於明天順三年乙卯年(1459)中舉,後任福建建寧知府,辭官回滬乃建晝錦、應奎二坊,傳顯坊則為吳敬所建。清末三座牌樓均為拓路而被拆除,現僅留路名,知其所在而已。1910年三牌樓為南北向名三牌樓街,晝錦坊則為東西向之晝錦牌樓,1917年改為晝錦坊。至1931年三牌樓街改為三牌樓路,晝錦坊改為晝錦路。
祖父石溪公,襲祖業管理上海圖籍,清末交由國家辦理,仍從商。先在廣東人經營之商號廣興隆任司賬,後自營繅絲業,設廠於虹口香煙橋,廠房後有小河,可直達蠶繭產地湖州一帶。清末民初絲綢業極為發達,祖父設統益、統元二廠,為業中佼佼者。
有明以來,吾家世居三牌樓劉家弄,居屋狹隘陳舊,1916年(民國五年)祖父石溪公乃重建。南自劉家弄,北至晝錦坊,東沿三牌樓街,西至張家弄,耗銀四萬兩。住宅居中偏西,東南北三面另蓋石庫門群房及沿街房作為出租之用。原為正門之南端劉家弄,入口處過窄,設鐵門鎖閉。晝錦坊係我劉氏祖先紀念之物,坊雖已毀,僅存石座,為恢復古跡,乃就晝錦牌樓大街闢一寛巷,巷額顔以“晝錦坊”。1917年上海市政府將路名改為晝錦路,就是這原因吧!
晝錦坊石刻匾額“晝錦坊”為隸書大字,上題“丙辰冬月”應為1916年12月,即翻建老宅完成之期。下款“顧藩”,經查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顧藩,字六雲,樂琴居士,浙江湖州人,善刻印,清朝時活躍於滬浙兩地。據父親記載“晝錦坊之匾額為清光緒間同邑舉人先祖的業師顧子庚所題字。(參閱乾隆上海誌)”如此則可認顧藩即顧子庚,先祖石溪公經營絲業,原料蠶繭均來自湖州,相對之下時代地點均可證為同一人也。
大陸開放後,自1984年起我每次回滬,一定到晝錦坊懷舊。老宅於1932年後租給梅頌先校長創辦明德女子中學,美輪美奐的大宅,被日本人懷疑有抗日份子在內,縱火燒毀。今改建為校舍、教室及操場。
文革結束後,劉家老宅周圍出租的民居群屋及晝錦坊弄堂、騎樓、匾額仍在。感謝文革小將們積德,為南市文化留下一點古跡。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富起來了,物質享受也提高了,有一年我回晝錦坊一看,匾額也裝空調了。為此我向黄浦區僑辦提出了意見,當時政府從善如流,不久恢復了原狀,修舊如舊。
但好景不長,上海為2010年世博大興土木,修橋築路,上海人以至於全國人民及全球華人,都為做好世博在上海舉辦作出了貢獻,晝錦坊也粉身碎骨,毀屍滅跡,為世博以身相許。世博前三年,我去上海,當然仍到晝錦坊去看看,晝錦坊找不到了。衹見大型推土車在忙碌的工作,晝錦坊像切蛋糕一樣的被切了一大半,騎樓、匾額都不見了,問工作人員,都說這裡要修路建一停車場,其他一概不知。為了找“晝錦坊”三字石刻,再問僑辦,回答說拆除時已經破碎,無法留下,我衹能無語問蒼天了。
從晝錦坊到城隍廟,衹有一箭之遥,憶幼年祖父帶我去晝錦坊一定去桂花廳吃酒釀湯團。現桂花廳改名寧波湯圓,多難聽,俗不可耐。
家父南洋公學畢業,入同濟德文醫工學校。第一次世界大戰,德人回國,學校停課,於是轉學上海美術學院。在學期間,家父為協助祖業,至各地巡視業務,出入自備汽車代步,在南市鄉里被認為綺襦少年、紈絝子弟,藉餘蔭,不事生產,沒有出息,恐難成材。祖母將聽說之傳言,問父親,人言可畏,自己努力吧!家父如夢初醒,遂發奮自立,奔赴北京,聽從海軍中將、總統府高等侍從武官吳藎臣世伯的建言,入學將校研究所,以甲等第一名畢業。陸軍大學首先任命家父為教育處副官,以後歷任財政部科員、警官高等學校教官、財政專門學校教員、察哈爾山西等省印花稅等改革事,後又任捲煙稅局。因不願與人同流,乃辭公職。
1933年始,家父就中國國貨聯營公司職,陸續為公司設立濟南、徐州、長沙、松江、昆明等國貨公司。雖輾轉全國各地,但藝事未廢,尤其抗戰時在昆明多年,每晚與汪星伯、馬萬里、謝稚柳等作畫消遣,協助郎靜山、張大千等在昆明開展覽會。
抗戰勝利,家父辭去國貨公司職,返回上海暫時休息。 在家以臨聖教序為樂,常與藝友同以書畫消遣自娛,並以子久筆法畫手卷二幀,其中一幀,經溥心畬題句後,參加1951年臺灣省第五屆美術展覽,獲國畫組首獎,此畫後贈黄達雲(杰)將軍。
1948年應世界書局聘,赴臺灣籌設分局,任經理,直至1965年七十歲後才完全退休。家父留臺期間,閒時免酬在家教授學生,平時參加藝文活動甚多,臺灣藝術文化界常來吾家作客小坐,我因此有機會接近各書畫藝術大家。鄉賢郁元瑛姻伯外甥女陸蓉之初學國畫,即由家父指導。父親1979年赴美,1981返大陸,定居成都,獲選為四川省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委員,1986年病歿於華西醫大附屬醫院。
劉冰號寒雲,1932年生。世居上海南市三牌樓畫錦坊。
1949年隨父赴台,半工半讀,服務於世界書局,直至1965年,從事學徒、門市、業務、編輯、出版等職。
台灣省立法商學院畢業,獲聯合國獎學金,至日本研習出版及印刷。
1965年後,自營印刷工業,組織維新書局經營教科書,成立漢華文化事業公司編印出版藝術圖書。
同時自1960年起,兼任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及中國文化大學印科系教職十數年,且曾任北京印刷學院客座教授。
1972年移民美國。
1978年創立長青文化公司,出版經營中文圖書,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著有《中國裝訂簡史》、《我的出版印刷半世紀》、《藝緣》、《藏品》、《上海三牌樓劉家》、《旅遊有感》。其他有關出版印刷論文數十篇,散見兩岸相關報章期刊。
曾獲美國洛杉磯華美博物館頒《傑出華人歷史締造者文化獎》、臺北大學《傑出校友文化獎》,以及中美各大學、社團獎百餘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