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经济萧条遗患凸显 美国人不再情愿为慈善买单


庞可阳 洛杉矶报道

洛杉矶市民议政论坛专家讨论洛杉矶县慈善事业面临的挑战。庞可阳摄
洛杉矶市民议政论坛专家讨论、分析洛杉矶县慈善事业面临的挑战。庞可阳摄

洛杉矶县的慈善基础设施超大负荷地支撑着当地的弱势的人群,近年来,美国经济逐渐从2008年的大萧条恢复,房地产市场复苏,股市屡创新高,然而随经济一同进入萧条的慈善基础设施却并未恢复,反而持续下降。加州社区基金会(CCF)联合洛杉矶加大(UCLA)近来结合国税局数据和慈善捐赠者信息,详细统计分析并推出了首份《慷慨的差距:后经济萧条期 洛杉矶县慈善捐赠渐少》报告。

报告中明确指出,洛杉矶县居民2006年间的慈善捐款额达71.6亿,2008年经济大萧条间持续减少,然而在经济逐渐复苏后,慈善捐款额却并未回暖。2013年洛县居民的慈善捐款额下降至60.3亿,超过10亿的资金让被慈善基金支撑着的非营利机构捉襟见肘。根据数据显示,洛县中型非营利组织的收入急剧下降。因此,如何重建慈善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素质,鼓励居民、慈善家继续慷慨解囊,并参与到社会服务中,都是洛县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州社区基金会主席何南德兹(Antonia Hernandez)16日在洛杉矶市民议政论坛(Town Hall Los Angeles)上公开表示,洛杉矶当地的非营利组织组成了强大的网络,帮助当地的弱势群体,但是由于慈善捐赠的缩水,非营利机构们常年捉襟见肘。洛杉矶目前有4万7000名游民无家可归,43%慈善组织和个人选择捐赠的终极目标都是终结无家可归。然而很多时候,他们会被全县3万5000多个非营利机构吓倒,因不了解如何捐款才能最直接的给予帮助而延迟捐款或将善款捐至他处。因此,加州社区基金会和洛杉矶加大此次合作希望携手创造平台,引导更多的慷慨捐赠来构建稳定社会。

Rose Hills 玫瑰岗纪念公园 福地 中文专线
何南德兹指出,洛县慈善资金来源下降,非营利机构捉襟见肘。庞可阳摄
何南德兹指出,洛县慈善资金来源下降,非营利机构捉襟见肘。庞可阳摄

根据报告分析显示,洛杉矶地区年龄介于40岁至64岁之间的人群,最乐于慷慨解囊,40岁以下的捐款者和65岁以上的捐款者仅占20%左右。其中年收入在5万至10万间的人群,慈善捐款的比例最高。从族裔上划分,洛县地区47%的捐款者为白人,25%为西裔,亚太裔占16%,非裔则占10%。不同族群选择捐赠的重点也逐年发生变化,白人民众对宗教信仰组织的捐赠逐渐减少,相反亚太裔、非裔、西裔民众近年来则更倾向捐赠给宗教机构。

洛杉矶加大罗斯金学院讲师潘瑞特(Bill Parent)指出,洛杉矶加大和加州社区基金会都希望将稀少的捐赠机会转换成更多希望,跨部门合作吸引慈善捐赠机构和个人,简化非营利组织,避免服务重叠,建立捐赠者与当地非营利组织之间的直接联系,让他们的财富和激情帮助建立更美好的洛杉矶未来。

加州社区基金会运营总裁John Kobara最后指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被称为慈善家,但是慈善事业需要大家!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