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毕业季 中美教育观念大撞击


 

刘茁  洛杉矶报道

5月底6月初,是美国的毕业季。各个高中、高校都到了骊歌轻唱的时节。尤其是高中毕业,是每个人一生最重要的第一个大转折。从少年进入到一个成年人的真实世界中。也就是从这一重要的转折点上,中国与美国教育观念的巨大不同,才最终体现出来。

刘茁摄

名校情结– 华人家长的独木桥

Rose Hills 玫瑰岗纪念公园 福地 中文专线

相信许多华人家长,说到孩子毕业时,谈论得多是高校排名与奖学金。高考曾经是无数中国人必经的独木桥。只有考上名校,才代表着锦绣前程与幸福人生。所以,在华人社区,一提到孩子的未来,谈论得多是高校排名。而在美国主流社区,则完全不同。美国其他族裔的家长,谈论的多是孩子的志趣爱好。

刘茁摄

位于拉汶市(La Verne )的私立高中 Lutheran High School 毕业典礼上,代表优秀毕业生讲话的是一位西裔的男生。他是当年的学生会主席,全A生,尤其有体育特长, 是美式足球校队队长。这位完全可以上名校的学生,毕业后却选择直接参加美国海军陆战队,做一名普通的士兵。他讲到他的人生理想是服完兵役后,去做警察,而这也是他父亲所经历过的人生。他的讲话赢得了无数尊敬的掌声。

高中毕业季。刘茁摄

据他的同学介绍,这位学生样样样优秀,本可以做学霸,却一定要做士兵。而且他早在高一就打定了主意。据了解,这所以美国白人为主的学校,本次毕业后进入各种部队参军的学生,占了近1/4。另外,还有几名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并没有选择进入名校,而是就近选读了自己喜欢的社区大学的专业。

作为华人家长,高中四年来,与孩子一起起早贪黑,才艺课、补习班,唯恐哪一个环节做不好,耽误了孩子进名校的机会。我们经常告诫孩子,一定要特别用功,因为大家在家中都在努力,你不用功,名校就与你无缘。

可是在毕业典礼上,当所有的迷底都翻开的时候,看着孩子们的选择,看着校园中的欢声笑语与依依惜别,忽然意识到,我们原来的眼界,是多么的狭窄。古话说得好,“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 我们华人家长们,在孩子们的成长岁月中,那是给孩子们身上套了一个多么巨大的未来与枷锁啊。

曾经有一位华人同事的小孩子,在高中毕业时,主动报名参了军。家长知道后,心急如焚,到处找律师,希望能够修改与军队签订的合约。但因为孩子已经成年,所以他与军队签的合约是有效的。家长已经束手无策,每天上班唉声叹气,犹如世界末日。其实在美国,加入军队是一件拥有崇高荣誉的事情,但是有多少华人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去从军呢?因为我们心中看到的只有自己的小家,看不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与更大的未来。

有一位白人家长,在家中自己教育(Home School)5个孩子。她骄傲地说,大女儿已经决定长大后,要开一个烘烤坊,年龄不大,手艺已经相当了得。相信对华人来说,拥有一间烘烤小屋,也是不少女孩子的梦想,可是,又有哪个家长愿意让孩子直接学习烘烤?

我们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我们的家长已经都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大千世界,我们眼睛只看到了名校这一所独木桥,心中想的只有自己。我们对幸福生活的定议重点在钱与名上,这么多的道路,我们只告诉孩子一条路。

庞可阳摄

差异化– 社会活力的法宝

华人家长的独木桥效应,体现在升学问题上也非常明显。前些时间,曾经有亚裔家长与民权团体发起状告哈佛大学。原因就是他们的孩子做得足够好了,可是哈佛没有录取,是明显的歧视。其实,哈佛大学作为一个私立大学,希望录取什么样的学生,难道不能够自主决定,一定要依照一个别人认为的固定的标准么?但是,华人就认准了哈佛这一尊佛了。

无独有偶,加州也曾经有华裔家长抗议SCA5法案,这个法案的宗旨是要求美国的公立高校,对一些少数族裔如西裔、非裔的学生,提高录取比例。而华裔认为他们的孩子学习成绩好,就因为这个法案,其他族裔的录取比例强制性提高,减少了自己孩子入学的机率。这个事件,以一个华裔民选官员私下的评论来说就是,华人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就是只顾自己,而无视社会全体族裔整体教育的进步。

以上两个案例,华裔家长争取权益,当然有其道理。可是对比占美国多数的白人,我们的抗议除了说明目光狭窄、自我为中心之外,还能够说什么?肯尼迪总统有名言:不要问国家可以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可以为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其实许多美国优秀大学的录取标准,也是相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潜力,而不是一概地用考试分数来衡理一个人的能力。对华人学生十分注重的 SAT 成绩,许多著名大学都已经放弃了用其做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尺。美国著名动画“木兰”中,曾经有句戏谑之言:“先培养出点个性,再来相亲吧!”  个性与差异化,才是创造力的硬核,是一个社会的活力所在。

美国教育发达,所谓的长春藤名校,与普通的大学,相差并不是天壤之别。在任何一所大学中,只要规划得当,专业选择合理,都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一个真正实现“有教无类”的国家。

美国著名的高校罗切斯特大学的招生办主任表示,罗切斯特大学的教育宗旨,是要将学生们都培养成材。学生们犹如一株株小树,而罗切斯特大学所培养出来的树,每一棵都应当是不一样的。

近2000名学生毕业。庞可阳摄

毕业于柏克利大学的侯安琪也说,柏克利大学的吸引人之处,就是你在这个校园中可以随着心意成长,你愿意长成一个直树,或者一棵歪树,都会有自己的阳光与土壤。将来不是每一棵树都要做屋梁的,应当各有所长。

美国的家庭与学校,非常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引导他们充满信心地进入一个多样化的世界。

Lutheran High School 校长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的老兵。他在毕业典礼中寄语毕业生,走出校园,将马上面对一个各种麻烦与挑战的大千世界。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要迷失自我,谨记自己的信仰,拥有坚定的信心。

人的探索世界之旅,其实终是寻找自我之旅。一个人只有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懂得了自己的激情本心所在,懂得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才能够在万丈红尘中静下心来,得到内在的富足。未来已来,作为家长,将孩子们扶上战马之后,你指给他们的,是一条羊肠小径,还是整个草原呢?

后附毕业歌(青青校树)作词者待查

青青校树,萋萋庭草,欣沾化雨如膏, 笔砚相亲,晨昏欢笑,奈何离别今朝。 世路多岐,人海辽阔,扬帆待发清晓, 诲我谆谆,南针在抱,仰瞻师道山高。

青青校树,灼灼庭花,记起囊萤窗下, 琢磨几载,羡君玉就,而今光彩焕发。 鹏程万里,才高志大,伫看负起中华, 听唱离歌,难舍旧雨,何年重遇天涯。

青青校树,烈烈朝阳,宗邦桑梓重光, 海陆天空,到处开放,男儿志在四方。 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任凭农工兵商, 去去建树,前行後继,提携同上康庄。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