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聚焦: 總統選票從哪來?


錢美臻洛杉磯

對部分華人新移民來說,美國聯邦議會和總統選舉制度和運作是有些陌生的,不過若是從美國歷史演進來看,便可理解美國當前中央政治運作模式,是在經過200多年時光洗禮下的民主精粹。

眾所週知,美洲大陸是由歐洲各國在大航海時代,為拓展到東方的新航線而”被發現”的。在歐洲各國搶灘登陸占山為王的開闢殖民地模式下,每個殖民地區域的特色和精神,都與最初發展的起源有關。

就美國殖民區而言,第一個成功發展成殖民地的區域,是由維吉尼亞公司招募貧農開荒種菸草的南方「維吉尼亞州」。而華人耳熟能詳乘坐「五月花號」到美國的拓荒者,則多為宗教因素而離鄉背井的清教徒,清教徒落腳的新天地則在北方「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Rose Hills 玫瑰岗纪念公园 福地 中文专线

美國拓荒殖民一開始,就奠基了早期美國南北發展基調不同的伏筆。拓荒初期歐洲人非常不適應美洲的生存環境,英國傳統農作物很難在美洲培育,陷入饑荒的殖民區人,甚至得靠原住民印地安人接濟苟延殘喘,於此同時印地安人教導了殖民者種植菸草。

發展農業的南方殖民區域,由少數英國上流社會地主仕紳,統領著大批簽約來打工還債的契約奴僕。美洲生活的艱困,加上同時期歐洲處於工業革命蓬勃階段,南方農場很難留住技術成熟的簽約勞工,因此南方很快的為菸田和棉花田永續發展,便開始透過商販購買非洲黑奴。

而北方殖民區的組成,則以追求宗教自由來到新土地的平民階層為主,這包括麻州、新英格蘭州的清教徒勢力;英國國教會牧師羅傑.威廉斯(Roger Williams)為脫離國王控制,向印第安人買下了羅德島成立新殖民區,歡迎所有新宗教信仰者投奔;天主教徒聚居在現今馬里蘭州;基督教貴格會則發展了賓夕法尼亞州等。

隨著移民組成不同,美國殖民區發展演變出了”各具特色”的北美13州,儘管13州在1775年至1783年「獨立戰爭」期間,同心協力組織了民兵團,打贏了英國和歐洲幾個宗主國的正規軍,但直到1789年美國才產出了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

這要從獨立戰爭期間說起,13州為統籌應戰和協調組織推派了代表組織成「大陸會議」(Continental Congress),即為美國國會的前身。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的大陸會議,宣布《美國獨立宣言》即是美國建國日,1781年大陸會議通過《邦聯條例》(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確保每一州能保有司法獨立的自主權。

獨立戰爭結束後,各州無論推舉多少代表出席大陸會議,都只有1票投票權的情況下。大陸會議成了只能聚眾討論,卻因沒有辦事的人手和經費下,無法解決各州實質問題的情況。因此大陸會議意識到需要組成「聯邦政府」,由聯邦政府來統籌鬆散的邦聯組織,而聯邦政府運作的實際「執行長」(Executive),就是後來美國憲法頒布後更名為現在的美國總統。

如何產出聯邦政府官員,當時13州代表當然都基於各自州的利益提案,人口多的南部州希望效法英國議會,以人口數決定國會代表人數,且從國會成員選出內閣官員,但人口少的北部州則希望各州平權,每州票數一制。在妥協折中下,美國仿效英國上下議院,以各州都有兩位代表成立「參議院」(Senate),各州另根據人口數選出對應代表人組成「眾議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兩院互相制衡監督組織成「美國國會」(United States Congress)。

除確認國會組織模式外,同時也確認聯邦行政官員不從國會代表選出,行政官員則由「選舉人團」(Electoral College)選舉產生。而各州選舉人團的代表數,則與各州參眾議員人數相同。

而在這場重要決定美國邦聯未來發展走向的大陸會議中,負責居中穿針引線來協調南北代表相左意見的人,就是剛剛引領美國民兵打贏獨立戰爭的華盛頓。因此毫無意外在首屆選舉人團投票下,華盛頓以高人氣、能辦實事的口碑和實證下,當選美國首屆總統。

本網站內容嚴禁未經授權轉載、複製。本網站僅為一般訊息平台,所發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購買、要約等建議,不對資料之完整性、精確性等作任何保證。

发表评论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